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及現狀分析
編輯作者:華程天工 發布時間:2019-03-22 10:06 閱讀次數:
伴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水平的提升,旅游市場毅然決然的成為了主力軍,據不完全統計,旅游業帶來的消費是居民消費領域增長最快的,下面華程天工為大家詳細分析一下目前旅游業的現狀。
旅游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游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于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游的狀況。
旅游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游發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現在:
1、從總的旅游人數和回籠貨幣來看(扣除1999年政治風波因素),旅游人次數穩步增加,旅游消費額逐步提高。
可以看出1995年到1999年,1999年到1992年,人數平均每年增長10%以上,旅游消費總額平均年增長率亦在10%以上。
2、從旅游消費方式和旅游消費結構來看,絕大部分屬于觀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極少。
即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型旅游活動多,而修學、健身、尋根、考察、探奇、了解風土人情的專項特點旅游較少。
一般游客住低檔旅館,飲食簡單。
據統計,在旅游消費結構中,吃住行比重高達95%,而游覽購物僅占15%。旅游整體消費水平低,據不完全統計1995-1992年,國內旅游人均消費額僅59元。
3、從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來看,國內旅游熱點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知名度較高,旅游基礎設施較完善的旅游勝地。
如北京、江浙滬、廣東等地。象敦煌、九寨溝、西雙版納、黃果樹瀑布等風景點由于交通不便相對處于溫冷點。
從距離上看,一般以中近距離旅游為主,遠距離旅游為輔。
如桂林主要以粵湘鄂的旅游者為主,杭州主要以江浙滬的旅游者為主,北戴河以京津冀遼的旅游者為主。
從客源分布來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為主,內地縣鎮為輔。
旅游者停留時間較短,一般在2.5天~3.5天左右,“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自我服務的散客多,有組織的較少。
1996年,散客旅游者仍占90%以上。
1991年900多家二三類旅行社組織招徠國內旅游者423.623萬人,散客仍占96%。
旅游過程中,自帶飲料、食品的游客較多。
5、旅游人員構成廣泛、公費旅游占有很大比重。
目前國內旅游人員的構成大體是:先富裕起來的農牧民外出旅游,離退休干部的療養旅游,職工干部的獎勵旅游,企事業單位人員以及教師學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種公務旅游。
雖然隨著消費觀點的改變和經濟收入的提高,社會各階層、各行業都有相當數量的人加入自費旅游隊伍的行列,但是,公費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6、我國國內旅游的配套設施和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辟景點、美化環境,修建規格不等的飯店,設立專門接待國內旅游者的二三類旅行社。
1992年這類旅行社已發展到1400多家。
但是,由于我國國內旅游市場龐大,為國內旅游服務的配套設施的發展遠遠不能滿足旅游消費者的需求,國內旅游者基本上停留在吃、住、行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上,距離享受性服務差距很大。
旅游業現狀分析
政治環境分析
當前國家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國內立足改革與發展,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國際立足和平發展,整體塑造文明大國形象。
而作為旅游業,從本質上來說是符合構建以人為本、循環經濟、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諧社會的國策取向,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的地位也不斷的得到提升。
從1985年,中央首次明確旅游產業的地位,到1992進一步明確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點,再到1998年將旅游業列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直到十一五期間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加大培育,從這個發展的歷程來看,中國旅游業的發展環境全面優化,地位越來越顯得重要。
經濟環境分析
經濟環境表現為強力支撐和轉型躍升,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化合作進一步加強,這就為中國發展旅游提供了穩定的市場,經濟全球化,國際環境越來越寬松。
對于入境旅游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環境,中國經濟正在實現向全面小康經濟發展轉變,按照預測,未來10年將保持7%的穩健增長的態勢。
國民人均GDP也將大幅度提升,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總體上得到滿足以后,消費結構將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旅游人口、出游率、旅游花費及結構正處在轉型升級的拐點。
而且剛才講了,旅游從目前來說已經成為國民生活的必要內容之一,這些經濟環境將呈現富裕居民出境游、城鎮居民休閑游、農村居民觀光游三足鼎立的局面,這樣我們說中國旅游業發展的經濟環境是強力支撐著轉型升級。
社會環境分析
因為大家知道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中國大力創造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人居環境、民生經濟、和諧社會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流。
中國作為全球最安全的旅游地國家的形象,以及出境入境旅游的雙向互動效應,能為發展旅游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更為重要的是在提高國民收入增加閑暇時間和提供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匯集全民的基礎上,旅游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動力之一,理應也肯定應當成為人類共享、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休閑旅游消費也正在逐步進入國民生活領域,休閑權、旅游權,如同勞動權和受教育權一樣,是人類全面發展應該享受的權利。
這是從中國的旅游發展來看,從傳統的觀光游正在向休閑、度假發展,所以這樣中國發展的社會環境是以人為本、共享成果。
文化環境分析
表現為文明大國、文化旅游共融大國,大家知道中國文化正在實現偉大的復興崛起,中國年系列文化生活,以及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加上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工程的實施,進一步增強中國旅游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豐富旅游產品文化內涵,提升中國旅游產業的形象。
也就是說中國的旅游業經過30年的發展越來越注重文化內涵,越來越注重文化與旅游的關系,因為文化因旅游而傳承,旅游因文化而繁榮,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文化是旅游的靈魂。
所以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文化環境是文明大國,文化旅游共同繁榮。
科教環境
科教興國創新發展,隨著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信息科技化、裝備科技化、交通科技化,在旅游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運用。
這些科教興國方略實施,科技的增強是促使了旅游業開發的手段、經營方式、發展空間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也有利于中國旅游業直接面向世界,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與此同時,國民教育的普及化、國民教育旅游的教育功能,更加有利于提升國民素質、旅游環境和旅游意識,也可以極大的增強游客的旅游品質和旅游創新。
因為科教的興起,旅游業的發展極大的提高了素質,包括產權酒店和分時度假,這里涉及到國民的素質問題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涉及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問題。
這幾個因素的影響,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大發展,中國旅游業從事業型,過去中國旅游業是事業型或者外事接待型,到產業型的轉變,也實現了從資源經濟到要素經濟,再到產業經濟兩次質的飛躍,未來的10年將是中國旅游業戰略轉型期發展的新時代。
中國旅游業將進入強國旅游時代、全民旅游時代、休閑旅游時代、品質旅游時代,而中國經過研究判斷,經過這次金融危機的洗禮之后,中國的旅游業因為有改革開放30年發展的基礎,又由于旅游是深深植根于民眾之中的需求。
所以風雨過后,中國旅游業必將迎來發展的拐點,實現新一輪質的飛躍。
以上就是旅游業目前的現狀,由于時間的倉促,本文肯定存在尚未發現的缺點和錯誤,希望大家多多指正,華程天工是中國智慧城鎮領域最具價值創新能力的杰出企業,用科技擔當時代責任,擁有15年的地產領域智慧化服務的堅持與積累,持續為客戶創造成功的價值,我們期待為您服務。
標題: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及現狀分析 ????????地址:http://www.abcshou.com/tsnews/899.html
相關評論
華程天工來自景德鎮的客戶反饋
信息量大、準確性高、內容豐富、操作方便,能找到我想要的旅游規劃的內容
華程天工來自保山的客戶反饋
超贊的規劃設計企業,思路前沿、理論成熟、大力推薦!
華程天工來自紹興的客戶反饋
景區規劃他們在行業內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實力的
華程天工來自重慶的客戶反饋
很好的規劃設計公司,格局大,又能做的精,很有實力的公司!
華程天工來自玉溪05的客戶反饋
規劃方案大氣,整體感覺還良好
華程天工來自三亞的客戶反饋
沒想到我們公司做的這么好,面面俱到。